欢迎来到河北省铁道学会
联系我们

河北省铁道学会

官方主页: www.hbstdxh.cn

地址: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赣江路9号

电话: 0311-67163595 025-23239(路电)

邮箱: hbstdxh@yeah.net

武汉长江大桥,生日快乐!

发布时间:2022-10-15 15:12

1957年10月15日,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今天,他六十五岁啦!


大桥通车的当天,《人民铁道》报记载:“武汉市人民政府欢欣鼓舞,主要街道已挂起‘庆祝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等巨幅标题,庆祝大桥建成通车的贺电和贺信,从四面八方分至沓来。”毛主席也曾亲笔写下:“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丽词章。

桥梁博物馆收藏、展陈了大量关于万里长江第一桥的藏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梁博物馆,去回顾属于大桥的珍贵记忆。

       武汉长江大桥全桥美术设计总图

       在桥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张武汉长江大桥全桥美术设计总图,就是张一笔一划都格外精细的图纸,描绘出了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宏伟蓝图。

汪菊潜用过的计算尺

在桥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把我国首批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汪菊潜用过的计算尺。这把小小的计算尺亲历了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见证了汪菊潜为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

武汉长江大桥画册

在桥梁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本1957年,由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的《武汉长江大桥》画册,它与武汉长江大桥同岁,里面的文字和黑白老照片承载着这座大桥的成长史。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讲话原稿

在桥梁博物馆里,珍藏着几张泛黄的稿纸,它是铁道部首任部长滕代远在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及相关活动上的讲话原稿。

图片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场景装置


在桥梁博物馆展厅内,模拟还原了当年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现场,工人们热火朝天的施工画面,让人热血沸腾。
武汉长江大桥上千根钢梁,需要用上百万颗铆钉一一铆合在一起。当年使用的钢梁杆件热铆技术主要用于桥梁钢结构之间的连接,“铣孔、加热、接钉、穿钉、顶钉、铆接”。先加热铆钉,严格控制在1205度左右,铆钉穿过两层钢板后,铆钉风枪使其另一端成形,冷却后,铆钉会将孔眼填满,每一个孔眼的直径和铆钉的直径仅差1毫米,铆钉会铆得特别牢固。烧红的铆钉温度达到1205℃。1956年7月,正是钢梁架设的关键阶段,拼装工作却突然终止,问题就出在铆钉身上。工期原本就紧张,但时任大桥局局长的彭敏依旧果断下令:“铆合质量不解决,钢梁停止向前拼装。”直至1个月后新的铆钉完全填满眼孔,施工质量高出国家指标5%,大桥工程才重新启动。
如今,武汉长江大桥已经建成65年,每天通行火车约300趟、汽车约10万辆,依旧坚固如初。经过专业检测,大桥2.4万多吨的钢梁无弯曲变形,8个桥墩表面无一裂纹,一百多万颗铆钉无一松动,全桥无变位下沉。经专家鉴定,寿命可达百年以上。人们因此送给这座已逾花甲却依然雄姿英发的大桥一个质朴的名字——桥坚强。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不仅仅让中铁大桥局第一代桥梁工程师学会了建桥,更重要的是,还让他们在脑海中烙下了深深的质量印记,形成了中铁大桥局‘坚守质量、传承创新’的优良传统。


桥梁美学

传承经典


图片


馆内的桥头堡手绘效果图展陈


作为新中国的经典建筑,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不仅在技术上开创了先河,其在桥梁建筑美学设计上,对后世的桥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桥的美术方案是向全国征集的,最后,周恩来总理主持评选,确定了唐寰澄的第25号方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馆内铸铁栏杆浮雕图案互动装置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面精美的铸铁嵌花栏杆堪称杰作,很好的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与西方的铸铁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大桥铸铁栏杆上共有50种不同造型的图案,根据内容或寓意,可以将它们分为间隔图案、花卉图案、花鸟图案、民俗图案4类。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颇具丰厚的文化底蕴。2008年,被评选为湖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013年,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由此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国保文物。
从武汉长江大桥起步,经过几代桥梁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桥梁已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中国桥梁的建造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世界各类桥梁排名上,中国桥梁都占到了半数以上。中国正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迈进。